<form id="vvpbh"></form>
    <form id="vvpbh"></form>
    <form id="vvpbh"><nobr id="vvpbh"><progress id="vvpbh"></progress></nobr></form>
        <noframes id="vvpbh">
        <form id="vvpbh"></form>
        <address id="vvpbh"><nobr id="vvpbh"><progress id="vvpbh"></progress></nobr></address>
        <noframes id="vvpbh">


         

        國內經濟恢復將迎更多政策支持 A股整體估值水平具備較強吸引力
        發布時間:2023-08-18 15:25:33 文章來源:證券之星

        在整體震蕩中,A股市場已開啟了2023年度的下半程。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1日收盤,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7月以來分別上漲0.6%、0.02%和0.08%。


        (相關資料圖)

        站在年中時點,市場對未來國內經濟恢復充滿期待,也同樣關注著下半年權益市場可能蘊藏著哪些投資機會。當前,A股估值水平如何?是否具有投資性價比?海外加息等因素是否會對A股產生影響?哪些板塊值得關注?帶著當前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了宏利基金管理研究部總監、基金經理張勛。

        《金融時報》記者:請您談談對當前及下半年A股市場的展望?

        張勛:當前,國內方面,今年一季度后國內宏觀經濟總量修復動能在前期積壓需求釋放后有所轉弱,投資、消費、出口、地產等數據均有所回落;海外方面,美國通脹保持較強的黏性、服務業消費依舊支撐美國經濟動能,美聯儲、歐洲央行加息預期進一步抬升,美債收益率走高幅度較大,反彈到接近銀行業危機之前的高點。

        從A股市場表現來看,上半年,順周期相關板塊整體調整壓力比較大。而由于ChatGPT的出現,帶動人工智能(AI)相關概念板塊的漲幅彈性較大,傳媒、計算機、通信、電子等板塊均有不錯的表現。

        展望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壓力依舊存在。但從政策端來看,已經看到一些邊際變化,比如6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10個基點,體現人民銀行對于實體經濟的進一步支持,對下半年企業盈利修復會起到相對積極的作用。預計后續還將有更多政策出臺,支持國內經濟的進一步修復,樂觀預期有望發酵,可積極把握行業熱點變換方向。

        《金融時報》記者:A股整體估值水平如何?當下時點投資性價比如何?

        張勛:目前,國內股債收益率差值指標逼近運行下軌,表明投資者風險偏好降至低位,歷史上該位置往往對應股市的底部區間,A股安全邊際較高。市場主要寬基指數估值吸引力偏高,股債性價比持續在均值以上1.2倍標準差左右徘徊,各行業估值水平整體也具備較強吸引力。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邊際好轉,高頻數據企穩回升。權益市場的階段性底部可能已經確認,短期內進一步下跌的風險有限。目前短期基調仍是弱修復,后續A股的上行彈性取決于政策力度及經濟動能的邊際變化。

        就投資機會而言,從均值回歸角度看,我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宏觀政策因素在投資決策中的權重要逐步提升,適當增加經濟關聯性較高資產的配置,包括“中特估”等;從增量經濟角度看,科技新周期剛剛啟動,持續看好科技、媒體和通信(TMT)等板塊。

        《金融時報》記者:近段時間美聯儲加息預期有所升溫,對A股可能會有什么影響?

        張勛:美聯儲目前進入政策觀察期,6月份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發表聲明稱,暫時將利率目標維持在當前水平以評估接下來額外信息的影響。同時,點陣圖顯示,美聯儲預計今年年底政策利率區間為5.5%至5.75%,隱含今年還有兩次加息的可能。目前,美國經濟非農就業數據連超預期,失業率保持在歷史低位,同時,職位空缺率保持在歷史高位水平,導致美國服務業就業市場存在一定的勞動力缺口,也使得美國通脹保持較強的黏性,整體回落速度較慢。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政策利率目前已經到了歷史較高水平,其長端利率和短端利率的倒掛程度也接近歷史極值水平。利率對于經濟的影響后續也會逐步顯現,后續美國經濟降溫應該是大概率事件。歷史經驗顯示,歷次美聯儲大幅度加息的周期中,均出現導致美國甚至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事件發生。需要密切跟蹤美國后續是否發生由于利率中樞大幅抬升產生的信用風險事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安全問題。

        美聯儲貨幣緊縮政策一般通過匯率、利率、情緒三種渠道影響A股市場。例如,美聯儲貨幣緊縮一般會在短期內提振美元指數、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一方面匯兌損益將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的當期利潤;另一方面將提高出口型企業的海外競爭力,壓縮進口型企業的利潤空間。美聯儲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可能會觸發并拉升市場的避險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外資和國內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

        《金融時報》記者:下半年,您比較關注哪些行業表現?對于今年市場議論比較多的AI、新能源、半導體等,您如何看待?

        張勛:下半年,我們將主要關注3條主線:一是國產科技替代和新技術創新,如電子半導體、TMT(包括光芯片、AI算力、數據要素等)、新能源細分領域;二是低估值、高股息的“中特估”主題有望繼續演繹;三是在政策催化下,順周期板塊有望階段反彈,如建筑、能源、有色資源品、醫藥、消費等細分板塊。

        其中,對于前期新能源板塊的下跌,這既有行業階段性結構問題,也有籌碼結構問題。但拉長時間來看,新能源依然是中長期值得投資的領域之一,因為其產業邏輯,即能源革命趨勢沒有改變。從基本面角度看,上半年,A股光伏、儲能、風電等行業業績均有較高的增長;從產業節奏看,伴隨著上游原材料(鋰、硅料)價格的下降,整個產業鏈成本下降,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行業逐步進入旺季,中游環節盈利進入改善階段;從估值角度看,新能源行業核心優質公司估值具有較高的性價比,預計2024年市盈率普遍在20倍。


        本文來源:財經報道網

        關鍵詞:

        熱門推薦HOT

        最近更新

        猜你喜歡LOVE

        Copyright @ 2001-2023 www.beermou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商業時報網 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網站信息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未經書面授權,轉載注明出處
        未經商業時報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依法必究

        皖ICP備2022009963號-4
        聯系郵箱:39 60 29 14 2@qq.com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供稿服務 | 版權聲明 | 友情鏈接 | 合作伙伴 |